还没看今年的春节档电影,已经感受到了今年春节档的热度。
数据显示,2月12日大年初一,全国影院共产出票房17.28亿,创下历史同期最高纪录,较此前2019年大年初一14.58亿元的纪录提升18.5%。其中最卖座的《唐人街探案3》就单独贡献了超一半票房,首日票房达10.4亿元,大幅超过《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保持的内地市场首日7.28亿元(含午夜场)的票房纪录,成为内地影史首部单日破10亿元的影片。
今年春节档共有包括《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焕英》、《刺杀小说家》、《侍神令》、《人潮汹涌》、《熊出没·狂野大陆》和《新神榜:哪吒重生》在内的7部影片上映。让人略感意外的是,除《熊出没·狂野大陆》尚未开分外,其余6部的豆瓣评论均达到了及格分6分以上,评分最高的《你好,李焕英》甚至达到了8.2分。
对影院和片方来说,这个春节档无疑是疫情以来最重要的一个档期。事实证明,赶上了这个档期的电影都很幸运。
疫情激发观影需求
疫情下关系到这个春节档的两个政策,一个是“就地过年”,一个是影院上座率的调整。
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疫情高风险地区群众应就地过年,中风险地区原则上就地过年,低风险地区倡导就地过年,把人员流动降到最低,防止疫情传播扩散。
就地过年最直接限制了人们的出行,在电影院普及率已经非常高的当下,显然又把相当一部分娱乐需求框进了电影院。“主要原因还是疫情憋的,好不容易大过年的,看场电影缓解缓解。”一名网友说道。
票房最简单的计算模型是票价乘以人数,如果说就地过年决定了今年春节档更多的观影人数,那么影院上座率决定了更高的客单价。
春节期间,全国各地绝大多数影院的上座率依然控制在自去年9月以来规定的75%,但在北京,按照疫情防控要求,2月11日至2月17日北京各影院观影上座率不得超过50%。(有趣的是在2月4日发布该规定时,许多已经在1月29日开启春节档预售的北京影院还进行了一波退票。)
为了平衡成本,单场座位更少就意味着需要制定更高的票价。据电影博主@电影票房 统计,大年初一平均票价约为49.4元,较2019年大年初一上涨了4.2元,具体到北京这样的城市票价涨幅会更高。品玩观察到,在合生汇寰映影城,像《唐人街探案3》这样的2D制式影片,放在平时票价约为50元左右,但春节期间白天最便宜的票价也有79.9元,最贵则有139.9元。
就地过年+调整影院上座率也让那部分留在大城市的最有电影消费力的观众,有机会为春节档贡献更多票房。当中体量可以参考最新的春运数据——据央视新闻2月12日消息,从春运第一天1月28日开始到2月11日,节前春运15天,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5233万人次,同比减少1.16亿人次,下降68.8%;而根据百度地图发布的春运解读数据,北京在2021年春运首日的人口迁出规模仅为去年的四分之一。针对春节档涨价的情况,有网友表示“憋了一年的钱,没地方花了,多贵的票都要买”。
反映到具体的城市票房分布上,一二线城市也的确展现出了较之以往比三线以下城市更大的票房活力。这个春节,我回到位于山西的老家,这个常住人口近三十万的县城目前有三家电影院,根据过去几年的经验,每年春节档的热门影片在春节前三天几乎都会满座,观众里有相当一部分是从更大城市回来和朋友亲人聚会的年轻人;然而今年,满座的情况却很少(不过上座率依然在90%以上)。
拿最热门的《唐人街探案3》来说,截至2月12日零点,最大的一家影院在大年初一一天共排了17场放映,其中仅5场显示满座;而北京合生汇寰映影城在大年初一共安排了23场排片,其中仅有3场没有显示满座;安排了22场排片的朝阳大悦城金逸国际影城,也仅有超过21点的6场没有显示满座。
另外在县城影院还会出现的一种情况是,一些在一二线城市受到重视的影片,在这里却排片很少,甚至在大年初一这天没有拍片。比如《刺杀小说家》、《人潮汹涌》、《熊出没·狂野大陆》和《新神榜:哪吒重生》都出现了零排片的情况(然而《刺杀小说家》还是春节档首日的票房第三名)。
总的来说,疫情和政策对今年春节档人们观影需求的激发作用是明显的。这几部影片的幸运之处就在于,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承接了人们受到压抑的各种需求,并且不论票价多贵,总会有人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