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盛,中国台湾音响大师,在音响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名誉和地位。)
以下是刘总编对Monitor Audio PL300 II作出的评测:
Monitor Audio给人的印象多数是中价位的喇叭,之前一直没有朝更高的领域迈进。但是从2010年推出Platinum系列开始,整个往上跳跃一大段。到了第二代白金系列,其声音表现更是让人惊讶,显然已经进入更高的层次。
这是一对做得非常好的喇叭,我很乐意将它推荐给正在找寻性价比超高喇叭的人。为何我说它性价比超高呢?因为以它的设计、制造、做工、声音表现来说,才卖那个价钱,我认为目前市场上找不到第二对。
到底这对喇叭价格多少呢?您自己上网查就知道。到底它的设计、制造、做工与声音表现有什么杰出之处呢?这就是以下我要讲的内容。Monitor Audio这个品牌在中国台湾销售已经几十年了,大家都知道这家英国喇叭公司,最早创立于1972年,创立者Mo Iqbal以前经常来台湾,我们都戏称他是「毛主席」。大家对他家喇叭印象深刻的就是金黄色振膜的高音单元,还有他们一直都以很实在的价格销售。
Monitor Audio一直都是自家设计、自家制造,包括喇叭单元、分音器、箱体都是自家制造。这么多年来工厂一直扩充,到了2016年还买下Roksan(乐圣功放),可说发展得很好。
以铝镁合金高音单元出名
Monitor Audio第一个成功的喇叭当属R352MD,它采用了金属凸盆高音单元,这个金属单元并不是使用单一的铜或钛金属,而是铝镁合金。不仅如此,这个高音单元还采用磁液冷却、金属音圈筒开孔等手段来冷却音圈与磁铁。当年这个名震天下铝镁合金凸盆高音单元就是后来他家C-CAM(Ceramic-Coated Aluminium/Magnesium)的先驱。这种材料拥有很高的硬度,盆分裂点很高,重量又够轻,还镀上金黄色,一直到现在都是他家攻无不克的武器。
这么多年来,Monitor Audio的产品系列很多,总共有12种之多,各种价位段都有。不过大家印象比较深的可能是Bronze铜系列、Silver银系列、Gold金系列以及Platinum白金系列,最新的是Studio系列。在以前,Monitor Audio的喇叭外观只能说是一般,并没有让人特别亮眼之处。到了2010年,Monitor Audio推出Platinum白金系列之后,箱体的设计、制造、做工大幅跃进,让人有点惊讶怎么一下子跳得那么高。Platinum系列一直红到2016年,改由Platinum II第二代接手,这次我写的就是PL300 II。在这个白金系列中,最顶级的就是PL500 II,再来就是PL300 II,接下去是PL200 II、PL100 II。
前障板特殊材料做成
让我们先来说PL300 II的箱体。这个箱体的正面远看黑黑的,好像没什么了不起,但你知道吗?这块面板的表面是用真正皮料绷的,而皮料来自Muirhead公司,这家公司是著名的皮料供应商,全世界有几十家航空公司与汽车厂都采用他们的皮料,成立于1758年,历史够悠久吧。
光是用真正皮料来绷面板其实也还好,其他厂家也有这样做,不过,您知道PL300 II的面板并不是一块MDF,而是他家称为ARC(Anti-Resonance Composite)的材料。这是一种矿石与Polymer混合材料,拥有很好的阻尼特性,可以吸收面板上的细微振动。这种材料也使用在高级汽车中。不仅面板采用这种ARC材料,Monitor Audio还用这种材料做成喇叭背面的橘黄色支撑框,每个单元后面都有,用以抑制喇叭单元框架的振动,同时作为单体的固定物(文后会说明)。其中中音单元后面的最特殊,做成一个圆锥筒,套在中音单元后方,吸收中音单元的背波,也防止中音单元受到低音单元背波的影响。您看,光是这块喇叭面板就做得这么好,有几家喇叭厂能够在这种价格的喇叭上做到?
除了正面的面板之外,PL300 II箱体其他地方都是以薄MDF夹板层积而成。为何要用薄MDF夹板而不采用桦木夹板?我不知道,设计者一定有他的道理。重点是,PL300 II的箱体左右二侧是弧形的,后面是内凹弧形,这样的箱体造型当然是要降低箱内驻波。因为不是方正矩形,所以才要用薄的MDF一片片成这种形状,这样的做法比起方正矩形成本要高很多倍。您以为箱体这样做就了事吗?不!箱体上还贴高贵木皮,您可以选择Rosewood(玫瑰木)或 Ebony(黑檀木)。这样还不够,木皮上看起来很漂亮的透明漆是漆了14次才完成的。换句话说,PL300 II这个箱体要经过10次的上漆打磨,就算是贵它二、三倍的喇叭也不一定会这样处理吧?
高音换气动式
箱体说过,再来说单体。PL300 II的高音单体采用气动式高音,这个高音单体是特别定制的,他们称为MPD(Micro Pleated Diaphragm),频宽可达100kHz。这种气动式高音第一次用在白金系列第二代,第一代时用的是铝带高音单元。为何第一代白金系列不再采用凸盆高音单元?当然是认为铝带高音好过凸盆高音单元。为何相隔六年,第二代白金系列要改采气动式高音单元?那还用说吗?当然是他们发现气动式高音单元性能更好,更适合他们的需求。
的确,气动式高音的振膜面积大过传统凸盆高音单元很多倍,也大过铝带高音单元,能够发出很宽的频域,充足的量感,而且能够承受大功率,这么好的高音单元,老实说如果不考虑成本,很多厂家都会用。而现在,白金系列第二代全部改用气动式高音单元,这种价钱,这种大手笔,恐怕只有自家生产气动式高音单元的厂家才能跟他们拼吧?
振膜很特殊
PL300 II的中音单元采用的是跟第一代外观一样的4寸中音单元,不过这个单元也改良为第二代。这个中音单元称为C-CAM/RDT II。C-CAM大家都知道是陶瓷镀膜铝镁合金凸盆振膜,其实这种材料也用在中音单元上。所谓RDT就是Rigid Diaphragm Technology,这是Monitor Audio研发的三明治结构技术,可以降低振膜重量,提升振膜刚性。具体做法就是在中音单元与低音单元上采用Nomex蜂巢式结构,表面再覆上一层C-CAM材料,这层C-CAM的厚度只有40μm,大概只有头发的一半厚度。这样的做法可以达到单层200μm厚度C-CAM的150倍刚性,您可以想象这样的振膜会有多厉害。而底层则是编织的碳纤维薄膜。而且这种振膜是内凹一体成形的,中央没有防尘盖,可以有效去除振膜的盆分裂。
RDT II跟第一代相比,降低谐波失真降低60%,中音可达6kHz。而且第二代的内凹角度更浅些,如果看外表,这个4寸中音单元表面就好像是一层铝膜,铝膜下面可以清楚看到蜂巢结构。不仅4寸中音单元的振膜是这样做,那二个8寸低音单元的振膜也是一样的做法。
磁力系统改良
为了搭配这样的振膜,第二代中音、低音单元的磁力系统也相对应的使用特殊的环,提高磁路的线性与降低失真。这种设计Monitor Audio称为Dynamic Coupling Filter(DCF),它是一种尼龙做成的环,放在音圈与振膜之间,在喇叭分频点以下时,这个环就好像一个实体的环,可是超过分频点以上时,这个环就变成阻尼作用,扮演一阶分音的作用,作为分音器的补偿,让整体衰减斜率达到三阶分音18dB衰减效果。甚至与磁铁组合的极片与磁极也用CNC做出,以保持其产品的一致性。
这个中音单元采用短音圈(Underhung)设计,使得音圈的运动随时处于磁力之间,音圈直径有50mm,对中音单元而言可说是很大的音圈。而磁铁采用钕磁铁,提供强大的磁力。低音单元则采用长冲程设计,为了有效控制长冲程运动,采用双层弹波设计。
您看,中音单元与低音单元如果光是看外表,以为只是个没有防尘盖的内凹盆单元,哪会想到内中竟然有那多的「眉角」,事实上这些技术都是Monitor Audio长期自己研发喇叭所获得的成果。
喇叭单体这么用心,分音器当然也不能掉以轻心,PL300 II的分音器用1%误差的电容,中音与高音的分频网路采用空心电感,低音分频网路则采用层积金属铁心电感。您看,连高音、低音也考虑到不同铁心,这肯定是实战经验。
看不到一根螺丝
接下来要说PL300 II这四个单体是怎么固定的。请您先仔细看过PL300 II的箱体,无论前面、侧面、后面,您都看不到一颗螺丝,这样的做法实在太精密了,到底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前面说到,PL300 II的箱体是用薄的MDF夹板去层积而成,也就是除了面板之外,其他箱体都是一体成形,所以您当然看不到锁箱体的螺丝。那么,喇叭单体是怎么锁上去的呢?喇叭单体是锁在面板上,外圈再覆盖上一个金属环,把锁喇叭的螺丝盖住,这样您就看不到螺丝了。
或许您会问:那么面板是怎么跟箱体锁在一起的?我也还在想,等我有机会去原厂参观时再给您答案。PL300 II的单体固定方式不仅是这样而已,前面说到,为了降低单元框架的振动,Monitor Audio的单元后面都有用RDT材料做成的框架套起来,这个RDT框套除了压制喇叭框架的振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那就是作为三根金属长螺栓的施力点。您看喇叭箱体背面有三个大大的螺丝,里面就是三根金属长螺栓,除了高音单元之外,中音单元与二个低音单元都以这根长螺栓紧紧顶住,让单元的振动降到最低。您想想看,在PL300 II这个价位段,有哪家喇叭是这样做的?您知道吗?白金第二代锁螺丝的扭力经过精密量测,让长螺栓、喇叭箱体、单体结合得更紧密。
PL300 II的箱体避震做法不仅这样而已,它的内部中央处还有一片厚厚的隔板支撑,这块支撑板也经过改良,上面开了许多圆孔,开圆孔的目的是要避免整片支撑板可能会带来的振动,同时也让箱内单元背波不会受到阻隔干扰。除此之外,第二代的箱体内部也用上了沥青板,压制会振动的部位。其实,从PL300 II的高音单体与中音单元另外用一块金属面板与低音单元隔开,就可窥知设计师多么注重单元避振。
连反射孔都注重
我说PL300 II的设计处处是学问可不是开玩笑的,连那上下二个低音反射孔都与众不同,他家称作High Velocity Reflex Port。这种低音反射管上面刻有枪管的来福线纹,可以让低音单元背波很快速的通过,降低产生乱流的可能。PL300 II甚至连角锥都是高级合金阳极处理精密制作,喇叭线接端用的是Bi Wire镀铑铜端子,连这么细微的地方Monitor Audio都尽力做到最好,真是「感动」啊!
我仔细比较一下第一代的PL300与第二代的箱体大小与重量,发现第一代的宽度与深度比第二代略小一点点。不过重量却差很多,第一代的重量是43.8公斤,第二代的重量是54.2公斤。箱体大那么一点点应该不至于差了10公斤重量,我猜多出来的这些重量可能是喇叭单元的重量。
看过上面所写的PL300 II种种设计与做法,您现在可以开始搜索,看看在这个价位段上,有哪一对喇叭是这样做的?当然,空有看起来很棒的设计与制作工艺,如果声音表现不好也是枉然,所以,以下我就要开始讲PL300 II的真正核心价值,那就是声音表现。
挺得住1812
我会开始注意到PL300 II,其实是高雄乐林音响张老板害的,每次他看到我踏进音响展房间,就一定要对我来个震撼教育。上次高雄音响展,他用的就是PL300 II,扩大机是Analog Domain合并功放。他播放几首音乐给我听,我只是觉得不错,能够在音响展中听到这种声音表现已经不容易了。
不过张老板还有绝招,他又拿出Telarc那张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来放。看到他拿出这张唱片,我的兴趣来了,PL300 II的体积并不大,二个8寸低音单元老实说也没什么了不起,我倒是要看看怎么承受Telarc这几声大砲?事先我还警告张老板,不要把喇叭烧了。那几声炮声让我对PL300 II完全刮目相看,老实说我很注意听,但却没听到喇叭单体有失真的声音,而且,音量真的开得很大,低音反射孔喷出去的强劲气流让后面的窗帘都在抖动。从那天起,我就记得PL300 II这个名字了。
一直到现在,PL300 II已经送来我家,我跟它相处也差不多有一个月了。在我家,我搭配过三套功放,最后决定采用Linear Acoustic LA-V4II前级与LA300单声道后级(每声道输出650瓦)。选用这套功放来搭配的主要原因是它每声道有650瓦,绝对可以测试PL300 II的最终底线。其实,我用Anthem STR前、后级(每声道200瓦)来驱动PL300 II就已经很迷人了,不过既然要「探底」,我还是以Linear Acoustics为定稿。至于音源,我用的是Esoteric K-01Xs。
低频表现迷死人
既然我在高雄音响展见识过PL300 II的抗压力,我就先来听几张这类的唱片,不过我并没有听那张「1812年序曲」,因为已经没有必要了,我要听的是另外一些。我第一张拿出来考PL300 II的就是Michel Jonasz那套著名的「La Fabuleuse Histoire De Mister Swing」。这二张一套的CD动态范围非常宽,歌手的中气又特别足,而且从低音域到高亢通通包了。更厉害的是低频的考验,那些低频有硬调的、有软Q如麻糬者,有庞大如大电流者,总之如果能够完全掌握那些低频,这套CD真的会迷死人。
PL300 II唱起这套CD如何呢?Michel Jonasz的嗓音又厚又清亮又饱满又有劲,而且浮凸,跟背后的伴奏乐器分得很清楚,那种清亮的磁性美声真的是人间少有。除此之外,PL300 II对声音的凝聚能力与控制力也真让人印象深刻,因为录音中那些低频无论多低沉、多猛,量感多大,通通在PL300 II的掌控中,一听就知道这些低频都被一只看不见的手紧紧抓住,或者说被一张紧密的网子紧紧网住。那只手或网子还是有弹性的,会把低频往回拉。还有一个特点我还没说,就是低频虽然那么强,那么多,那么低沉,但是听起来很清爽,一点都不脏,一点都不乱,老实说这样的低频表现很少出现。
噗噗声重击心脏
听过Michel Jonasz,我挑出Charly Antolini那张「Knock Out 2000」。这张是鼓手的个人秀,录音非常真实,也可说非常夸张,所谓夸张就是指那些声音都是麦克风所听到的,而录音师把声音放大了,超出我们平常所经验者,所以听起来既真实又夸张。当第一首的鼓声唱出来,我就知道PL300 II真的是「不同凡响」,那脚踩大鼓跟中鼓合在一起的弹性与低频噗噗声真的是以前所没听过的,那是非常扎实,很有重量感,收束又飞快的噗噗声。而中鼓的「通通声」很有弹性,腔体共鸣很真实。等到小鼓出现,那强劲的哒哒声完全可以听出鼓皮上面绷着的弹簧在振动,而且敲打的能量实在太惊人了。
第二首除了鼓之外还加入电Bass,除了鼓的能量惊人,电Bass的能量也很惊人,此处的电Bass并不是弹到很低的音阶,反而是弹高音阶,Bass声是硬调而有弹性的。我很难相信PL300 II竟然能够弹出这样的Bass能量,那简直就好像是用Bass音箱弹出来的声音。一路听下去,PL300 II不仅能够承受大音量,那脚踩大鼓的噗噗声更是重击心脏,您可以想想看一位很壮的老外,那只“象”腿踩下去,会发出多么紧实又蹦跳的噗噗声?来到第五首「Arabian Desert Groove」,此时的电Bass就刻意弹很低的音阶,此时PL300 II又展现出超强的下沉能力与控制力,那低频的音粒一颗颗又凝聚又清楚,完全不会散掉。您知道吗?Raidho那张2017年精选辑里面就收了这张专辑的第二首与第五首,拿这二首来测试PL300 II的低频控制力、下沉能力与强劲的爆发力真的再好也不过了。
听过这二张CD,我拿出赵聪的「聆听中国」,听那首「春江花月夜」。这张CD很多音响迷都有,也都知道我想听什么?我当然会听内中的低频,不过更重要的是整个声场的表现。PL300 II让我听到的是一个非常大的声场,声场里面的各种乐器声音定位清清楚楚,那声场深处的几声低频真的是太棒了,那真的是一股凝聚软Q的低频从声场深处一直送出来。
层次解析力超强
「春江花月夜」的表现其实还在我的预料之中,让我比较吃惊的是其他几首。我相信很多音响迷买回这张CD之后,只听这第一首「春江花月夜」,其他曲子很少听。为什么?因为有些听起来可能很吵,压力很大。可是,当我用PL300 II听其他曲子时,好像发现新大陆,PL300 II的高频段竟然是那么清晰又那么内敛,完全不会飙出来,而且层次感与解析力竟然是那么好,这三个特点让其他曲子听起来完全没有杂乱刺耳的问题,反而可以完全感受到录音师、混音师的真正功力所在。
再来我听Rhidho那张2017年精选辑,第一首的低频表现就让我竖起耳朵,那是很有弹性、带着软质、又很充足的低频。歌唱的男歌手嗓音清爽凝聚紧密,又很大气、开放,那是很好的中频人声表现。一直听下去,PL300 II的低频表现真的太惊人了,只是二个8寸低音单元,发出来的低频能量与低沉的程度还胜过我的15寸低音单元。还有,那中频表现真的也太神了,人声音像庞大又凝聚,3D感很棒,而且每个歌手都变得中气十足,完全没有弱鸡的声音。
而听追龙唱片的「Espana」第三首,那低频的表现真的太撩人了。怎么说呢?非常沉、非常足,非常软,非常有震撼力,又非常清晰。您说,这样的低频表现到底要怎么以文字来形容呢?总之,PL300 II那种低频表现绝对会打到音响迷心坎里,尤其是大鼓打起来时,仿佛可以听到鼓槌打在鼓皮上那种接触质感,这种低频表现真是让人销魂啊!
唯一选择
我还听了各种音乐,但我不能再写下去了,因为即将超出文字篇幅,最后我要说的是:假若您的预算落在这个价位段,甚至高一些,Monitor Audio PL300 II应该是您唯一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