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户型、大画面不二首选—明基W2700初探(下篇)


有了数据还是要看实际的使用效果,毕竟买来投影的首要任务是看电影,今天你准备好了吗?


1.      实投效果感受


本次拍摄使用小米8手机,使用其中的所谓“专业”模式进行拍摄,使用f 1/8秒,iso100的参数进行拍摄,但拍摄效果与实际效果还是相差较大,特别是在D.cinema模式下画面偏红。(PS:看来应该上个单反或者黑卡机才行了)


说明:以下拍摄顺序均为明基的老机W1070(代表1080P),新机(代表W2700,两种模式,一种cinema模式和D.Cinema模式,或简称DC模式),为了和原始图片比较,我把原图放在第一张,下面的图片顺序为:原图(4K分辨率)、1080P,cinema,D.cinema模式。


(1)静态图片


雪豹


45.jpg

 

原图


 46.jpg


1080P


47.jpg


4K cinema,在4K投影下,实际观影特别是雪豹的胡须和毛发质感大大胜出1080P,太爽了。


 48.jpg


4K D.cinema,单纯从屏摄上可以看到画面偏红,但是实际观感没有这么红,虽然我已经尝试了很多次不同手机模式和参数来拍摄,力图最接近实际的效果,但是依然看来是偏红,看来小米8的黑暗下,雷同学还是需要努力一下。

 

接着再看蓝色丰富的奥迪


49.jpg


原图


 50.jpg


1080P


51.jpg


4K cinema


52.jpg


4K D.cinema


再继续表现暗部细节的玩偶图


 53.jpg


原图

 

54.jpg


1080P
 

55.jpg


4K cinema
 

56.jpg

 
4K  D.cinema


目测4Kcinema下效果好于1080P及DC模式,看来DC模式亮度带来的损失对画质还是有一定的影响。(PS:同门大师兄W5700我也有幸在170寸F0的透声幕上看过,亮度损失并没有W2700这么大。)


继续色彩对比:彩色铅笔图


 57.jpg


原图

 

58.jpg


1080P

 

59.jpg


4K cinema

 

60.jpg


4K D.Cinema


彩色铅笔在4K Cinema模式,质感和画面通透度完胜1080P,看来1080P可以换了。


再继续看绿色和其他副色的表现

 

61.jpg


原图
 

62.jpg


1080P

 

63.jpg


4K cinema

 

64.jpg


4K D.cinema


这组图片观察重点就是对草地的绿色和枯叶的质感,由于DC模式的亮度降低,画面对比度不如以上两幅。


最后一组静态图片,重点观察白色纯度和明暗过渡。
 

65.jpg


原图
 

66.jpg


1080P

 

67.jpg


4K  cinema
 

68.jpg

 
4K D.cinema

 

这组图片,实际目测和屏摄相差较大,屏摄新郎白色衬衫一片惨白,看来画面太暗对手机摄像头是个考验啊。

 

小结:通过新旧两机的比较,从1080P投影到4K投影的实际效果,仅凭屏摄是不能客观公正反应机子的性能特点的。屏摄往往具有一定的欺骗性,要让米粒大小的手机镜头传感器,表现P3色域并且黑暗环境下出拍摄出与实际效果接近的画质几乎是不可能实现,为此,我几乎尝遍了手机的各种拍摄模式,最后不得已才妥协使用了所谓的“专业”模式进行拍摄,不过一点也不专业,首先白平衡不准确、色彩失真、过曝等,特别是拍摄出来的图片在DC模式下,屏摄偏红现象明显,这一环节,如果原图打10分,投射效果我给8.5分,屏摄我只能给5分。

 

(2)动态视频及清晰度比较(PS:我们多数时候还是把投影用于观看各种视频,因此屏摄中中我选择画质较好的演示片和大家比较熟悉的电影片段来进行比较,电影片段为4K原盘)


 对比1:1080P和4K精细度比较,20cm左右拍摄效果。

 

69.jpg


1080P化妆笔尖,晶格明显,看来1080P真的可以淘汰了。
 

70.jpg


4K下晶格细腻的效果高低,就不解释了。


4K sony演示碟,注意看手部


71.jpg


制作绿色抹茶的手部细节


72.jpg


4K手部近距离拍摄,皮肤纹理细腻。
 

73.jpg


4K看的太清楚也不是好事啊!(PS:女同胞们最好无视)


可见:在相同投距下,1080P晶格明显,4K晶格几乎不可见,这样的改变带来的好处就是图像细腻程度的提升。这里引用家人的一句观感:

“1080P就像隔着玻璃看世界,4K就像去了玻璃看世界!”


(1)  更多的动态屏摄(以下屏摄为D.cinema模式下拍摄)


 74.jpg

奔跑中的绿衣女子,衣服褶皱明暗过渡自然,背景黝黑,此时高色域模式威力爆发。但屏摄手部还是偏红了!


 75.jpg


蓝的晶莹剔透!
 

76.jpg


碗中的绿茶实际观看效果比屏摄要浓艳一些。

 

77.jpg


纸折扇与底板反差强烈
 

78.jpg


纸伞质感完美体现,与白色籽石相映成趣。
 

79.jpg


幸福的狗子,4K下金毛的毛发细腻,是只干净的好狗子。


80.jpg


保时捷街拍,饱满的红色显得车体红而不腻。


81.jpg


蜘蛛侠:英雄远征

 

82.jpg


熟悉的LUCY,熟悉的斯嘉丽。

 

83.jpg


蓝妹子


84.jpg


海王


85.jpg 

比利林恩之中场休息,色彩真实,颇有纪律片风格。
 

86.jpg


Johowick 3中接线大婶皮肤纹身、眼部皱纹、耳部坠饰质感跃然纸上,十分通透。


87.jpg


变形金刚五之昆塔莎


四、总结


1、优点:


(1)短焦,在目前国内寸土寸金住房背景下,要屏幕大就只有选择短焦了。


(2)关于0.47芯片抖动问题,众所周知,目前的万元机种都是采用了0.47英寸的DMD芯片,实际上这一代芯片原生分辨率是1080P,它通过德州仪器TI独有的XPR技术抖动4次后得到830万像素的4K分辨率,实际在很近距离观看中左右晃头可以感受到画面的内的细微抖动,不过我相信没有人在很近距离下,晃头观看电影的。W2700这台比之前先推出的4K投影进行了改进,去掉了图像边缘的灰框。


(3)支持DCI-P3色域,实际上消费者对于技术参数在选择机器的时候是一个参考,实际使用下来,在关闭广色域进行播放时,也能有很好的色彩效果。而且这台W2700机子在出厂时已经经过了校色调试,对于普通玩家只需要通过简单的灰阶调试就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4)含有HDR的视频内容在进行播放时,菜单会自动锁定为HDR10模式,此时HDR选项有5级亮度可以调节:+2、+1、0、-1、-2,玩家可以选择合适的亮度适合画面,同时玩家还可以在色彩管理中调整三原色与三副色的调整。


(5)在播放1080P内容中,我发现能够升频为2160P,该机支持4K插帧,不知道是不是播放器有加成,还是在投影机内部完成了升频过程。


(6)具备自动梯形校正功能,方便新手安装,但我个人不建议使用梯形校正,更推荐使用镜头位移。


(7)能够继续支持老W1070 1080P时代的3D眼镜,这样就为消费者节约一笔费额外的眼镜开支;内置的喇叭及usb供电,可以迎合最剧爱好者的需求,省去了额外布线的麻烦;老用户升级不必对投影支架再次投资,可以完美替换。


2、缺点:


(1)cinema模式与D.cinema模式,在模式开启后亮度损失大,由于D.cinema模式下红色和绿色区域比Cinema模式覆盖更大,因此会让玩家在观看影片时会感觉画面偏红,建议玩家在播放电影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模式,不必局限于固定使用一种模式。


(2)在机子启用广色域后,色彩播放模式锁定为HDR10,不能切换其他色彩模式,不过玩家可以在在色彩管理中调整到自己喜欢的风格。


(3)动态光圈功能启用后,机器噪音会增大,而且发现在电影播放过程中画面会明暗变化,有时明暗变化速度跟不上画面变化速度。


(4)播放过程,HDMI握手较慢,大约有3-5秒左右,一般就是现有声音出来,再有图像出来,握手慢在4K时代几乎都成了通病,而且不同的播放器(如OPPO203就不如先锋LX500快)搭配不同的投影握手快慢是不同的,这种情况在和1080P的W1070对比明显。


(5)虽然使用了玻璃材质和低色散技术的镜头,但是还是少许存在色散问题,特别是白色字体存在蓝色边缘溢出情况,这是应该短焦机型的通病,毕竟优秀的镜头都是中长焦,所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6)开篇提到机器将前置排风改为了侧边出风,有利有弊,因我是挖墙装入柜子中,散热就是一个半封闭的环境,机器在工作一个小时候后就会由于空间狭小造成排风不畅,温度由23℃升为32℃,温度提高导致机器内部温控风扇声音过大。不过这一条绝大数玩家可以略过,很少有人像我一样砸墙挖洞。


3.建议与期望


(1)建议厂商提高机器亮度,在HDR时代,高亮度、高对比度、广色域是主流发展方向,亮度提高了,玩家就可以在幕布的投入上节约资金,让产品更加有性价比。


(2)对照同门大师兄W5700能否改进下小弟W2700的广色域算法,提升动态光圈效能,尽量少损失亮度来获得广色域。


(3)机器价格定位过高,16999元还是主流电商媒体的报价,让很多人望机兴叹。当初W1070上市,近1万的报价,才让我选择了更有性价比的日淘。但如今时过境迁,大家更希望买到有更好保障的国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