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音响迷玩音响崇尚通过音响摆位、空间声波反射的原理来获得虚拟的音场效果,但这种方式却也显露出不少弊端,首先是占用了宝贵的居室空间,还带来安全的隐患,甚至很多音箱的造型与家居风格显得格格不入;其次频响和相位等声学问题无法彻底解决,一套设计再好的音箱,假如遇到空间声学条件或者摆位限制等问题,那就难以发挥出真正的效果。
而近年越来越多定制安装客户选择入墙式音箱的方案来构建家庭影院,由此解决了空间的问题,但又会带来另外一些问题,比如绝大部分的入墙音箱的声音素质难以与Hi-Fi音箱相提并论,而前面说的虚拟音场效果更是无法通过摆位来获得。
在定制安装行业崛起之始,很多客户并不满意素质一般的入墙音箱的蹩脚音质,因此还需在简洁的空间中又摆放出了一对Hi-Fi音箱,这多少令人觉得有点不伦不类了。一些富有前瞻眼光的Hi-Fi音箱品牌洞察了商机,相继推出了源于原本Hi-Fi音箱设计的入墙式版本,从而满足高要求玩家的需要。
比如欧洲最大的音箱制造商丹麦DALI达尼,在去年就已经推出了源于Hi-Fi系列产品的PHANTOM S系列入墙音箱,在业界引起不小的轰动,并且成为了近期高品质入墙方案的首选产品。PHANTOM S系列包括三款音箱产品,灵活应对各种需求,包括:“紧凑型”音箱PHANTOM S-80,全尺寸音箱PHANTOM S-180,还有体型更大,效果更澎湃的PHANTOM S-280。各款音箱都采用了可旋转式混合高音模组为中心设计,垂直或水平安装均便捷无碍,因此可轻易应对任何家居音响安装方案的需求:包括立体声、中央声道、环绕声音箱等,抑或置于靠近天花板甚至嵌入天花板的吸顶安装都没有问题。
领先业界的薄型箱体
或许很多行外人以为,对Hi-Fi音箱厂商研发入墙音箱并没有多复杂,其实不然。入墙音箱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每一款产品的诞生都是工程师反复验证的结晶品。比如,在相对较小的箱体内容积中,如何能确保较好的低频响应呢?特别是还必须要保持相对合理的灵敏度的情况下,这对喇叭单元和分频器设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音箱的设计上来说,容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它将直接影响到音箱中低频的效果。而且入墙音箱通常要设计得比较薄,因此就未必能够随心所欲地采用原本的磁路结构了。而所有的PHANTOM S系列入墙式音箱都采用业界领先的薄型设计,外侧厚度仅为103毫米(4吋),音箱的总深度为110毫米,相比行业内常见的150mm称得上是重大的突破,因此DALI PHANTOM S系列入墙音箱的安装墙面间距可大大缩小,从而令视听居室空间实用率更高。但这样的薄型箱体中,要让内部容积完美契合不止一个的低音单元,必须要配合好喇叭的高度和宽度,还有内部的结构。除此以外,音箱不仅需要外形雅观,还要尺寸小巧以便搭配房间装修,同时呈现最佳音质。
PHANTOM S-80
造型虽小巧,音质依然澎湃,8吋中/低音单元与可旋转式混合高音模组相辅相成,输出清晰精确的声学再现效果,低音表现出众。相对小巧的尺寸令PHANTOMS-80可放置于音响系统的任何位置,无论前置、中置、环绕或吸顶位置均可胜任。
为获得与Hi-Fi音箱相同等级的声音表现,DALI采用生产高端音箱的高硬度中密度纤维板制造后腔体框架和背板,搭配狗脚安装系统和端子。整体包覆高质量黑色胶皮,配衬音箱正面造型。喇叭单元则安装于音箱正面大块黑漆中密度纤维前障板上。前障板和音箱背面经过精心设计,既保证足够厚实以避免共振,同时又要为内部所有部件的精确需求留出足够的空间。DALI的研发团队采用加速计测量分析不同的规格组合,得出最适合的板材厚度和最佳装置布局,装配三款音箱的内部支撑结构。音箱正面采用压铸式铝框,可优雅地融入墙面,铝框与墙面相嵌合类似画框式的设计,既保证音箱和墙体之间具备较大接触端点,又不至于有显眼的痕迹,影响整体室内设计。而采用磁铁吸合固定的网罩是PHANTOM S系列的外观特色,低调、简洁不失现代感的设计,带来视觉享受之余,亦不会喧宾夺主。
优化喇叭单元设计
为了各款音箱实现高频率覆盖范围和最佳声压表现,PHANTOM S系列采用特别优化设计的8吋木纤维纸质振膜中低音单元,相较传统6½吋低音单元,8吋低音单元的表面积增加了70%,表现更为震撼,在极低频范围仍能实现强劲高声压。同时完美呈现细节丰富饱满的中音音色。其中PHANTOM S-180和PHANTOM S-280还配置了10吋被动辐射低音单元,配合主动式低音单元,具备出色的全音域表现。由于箱体厚度仅为103毫米,DALI研发工程师竭尽所能压缩低音单元的厚度,采用基于RUBICON系列的特制铸铝盆架,并配合造型扁平但表现依然强劲的磁路系统,然而尽管已经将低音单元厚度压到最低,但离理想的音圈冲程幅度还有一段距离。于是DALI另辟蹊径,并最终想出了将磁路系统贯穿整个音箱箱体的办法。DALI采用一个软性橡胶折环包围磁路系统,保持箱体内的气密性,同时保证低音单元震动和箱体完全分隔,确保音箱的坚实结构,并免受谐振干扰。
PHANTOM S-180
除了PHANTOM S-80所具有的全部优秀特质之外,更进一步将8吋主动式低音单元和一个10吋被动辐射单元相结合,赋予PHANTOM S-180更为深沉震撼的低音表现,哪怕是频率再低的声学信号也能如实再现,毫不逊色于传统落地式音箱。不仅如此,这款紧凑轻薄的出色音箱,将能完美胜任音响系统中的前置或中置音箱的角色。
DALI反复修正优化8吋低音单元的设计,以实现与混合高音模组的最优融合。最终采用基于旗舰EPICON 8音箱的专利SMC软磁性复合物磁路系统,凭借纤毫不差的精准性和微乎其微的失真,作为这款8吋低音单元的设计理念核心。SMC软磁性复合物具有传输极高磁导率和极低电导率的独特性质,从而极大幅度降低磁极柱周围的磁滞效应和涡流干扰,不负期望呈现出优秀磁路系统应有的卓越品质。PHANTOM S系列采用铝环包裹的软磁性复合物(SMC)磁极柱和1.5吋的四层音圈,实现最优化的精准控制,极低失真和极高功率容量。低损耗折环和音盆结构经过精心设计优化,中音区域表现力臻完美,防尘罩设计同样用心,小于常规尺寸的防尘罩稍微向外拱起,亦充分考虑到缩减低音单元厚度的需求。每一细节环环相扣,呈献高频宽的声学再现和精准丰富的细节,低音沉稳澎湃。
高端技术的混合高音模组
达尼在高端产品线上那匠心独运的混合高音模组,其完美动听的效果久经历证。混合高音模组将软球顶丝膜单元和铝带单元巧妙结合,呈现出惊人的高音表现力以及声学扩散性能,这是其它高音单元技术所无法比拟的。而这套模组设计的软球顶丝膜高音单元拥有低谐振频率,高功率承载力,以及从容应对高声压水平和极限冲程的出色动态余量,包含了软球顶丝膜单元的众多优秀特质。视具体音箱款型号吧分频点设定在2.8-3.0kHz,软球顶丝膜单元在超出其高频率范围上限20kHz的条件下仍可稳定工作,不会形成在分音频率区内衰减的情况。而音圈则采用了超薄磁流体降温技术,磁流体极高的饱和点可达到更高功率容量,因此即便在较高声压水平,仍可实现超凡音圈运动控制力。而关键的软球顶丝膜则采用超轻薄材质,甚至需要额外涂层维持球顶黏合和定型,因此具有极佳的细节分析力和速度响应。
PHANTOM S-280
将所有出众品质推上极致,是当之无愧的旗舰级入墙音箱。这款令人赞叹不绝的音箱结合了经优化设计的可旋转混合高音模组,两个中/低8吋主动式低音单元,以及两个10吋被动式辐射单元,呈现明澈协调、细节丰富、澎湃有力、充盈满室的绝妙音色。如果您追寻的是绝不牺牲音质表现的入墙式音箱,PHANTOM S-280无疑是理想之选。
模组内的铝带高音单元是一个静磁型高音单元,四段导电材料构成活动金属薄膜,由周围形成的强磁场控制活动。由支撑结构契合的后腔体为铝带单元提供隔离屏障,不受低音单元干扰。达尼铝带高音单元处理水平分布的高域频率得心应手,也可极好配合软球顶丝膜高音单元完美再现2 kHz以上频率的能力。达尼认为,高音混合模组设计是处理高频的完美解决方案。软球顶丝膜高音单元和铝带高音单元都无人工假象之虞,在工作频率范围不受如谐振和Q值等不利现象影响,高音模组的面板细节也经过精心设计,以便达到最优水平扩散效果。因此,达尼的混合高音模组能够呈现极为流畅开阔的水平声响扩散性,成为达尼的标志性声学设计之一。
被动辐射低音单元
要在较小的箱体内实现出色的低音表现力,对很多设计师而言都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任务,其他品牌通常是加装一根低音倒相管,但DALI强大的研发团队却想出了更好的解决方案。在狭小的安装空间内加入低音倒相管面临两大挑战,一是确定低音倒相管的适宜长度,二是调控通过网罩的气流,而效果都不甚理想。DALI采用了被动辐射式辅助单元则可轻松解决以上挑战,仍可保证真实低音的完美再现。在达尼的高端低音炮SUB P-10 DSS所采用的被动辐射单元的基础上,研发了PHANTOM S系列的被动反射单元,采用相同的铝制盆架,软折环和响应极其精准的碳纤维音盆,这一被动辐射单元赋予PHANTOM S-180和PHANTOM S-280更为深沉震撼的低音区域表现,再现毫不逊色于传统大箱体音箱的音色。
总结
PHANTOM S系列的超薄箱体设计可以轻易融入几乎任何标准墙面,在不占用客厅宝贵空间的前提下,呈现与DALI高端OPTICON级别Hi-Fi音箱别无二致的音质水准,对家居装潢极致考究而又不想牺牲Hi-Fi音质表现的你,又怎可以不去试听DALI达尼PHANTOM S系列音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