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南非的威美(Vivid Audio) GIYA G3音箱,它是G1、G2的小弟,G3保持GIYA G1和G2准确真是的声音特点,在保持卓越性能的前提下,缩小了音箱的体积和相对容易接受的价钱。GIYA G3以4路5单元的设计,为了消除交互影响,两只单元通过一个螺旋紧固装置进行内部耦合,箱体后面两个长辫子正是这样的设计。下面的单元来负责超低频的信号还原,以保证位于分频器附近的这两只单元之间的距离最短。四阶滤波器确保了两个主分频点信号的相位一致性,使G3获得了天衣无缝的频率响应和对称指向性。G3箱体采用了轻木芯夹层和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造,其壮硕而优雅的设计在确保音箱周围的声学环境下不受劣化的条件,为箱体提供了稳定性极佳的支撑。为了进一步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在脚架底座的四周安装了五个特制的脚钉。调节前面和后面的脚钉可设定箱体的站立姿势,然后再让剩下的两颗脚钉触地就能达到最大限度的稳定性。高精度车削工艺的WBT镀金接线柱宽松地分布在箱体的背面板上,使得接线变得既轻松又有条理。
设计师Laurence Dickie于1960年在英国出生。大学时期修读机械工程,毕业后便加入B&W公司。资深的发烧友一定熟悉的B&W Matrix系列扬声器(于1986年面世),利用独一无二的密集式矩形方格形内部支撑架结构去巩固整个声箱,B&W实验室里的先进镭射分析仪器,清楚显示出Matrix的确在大音压输出时能大幅抑制声箱谐振,其发明人就是Laurence Dickie。1994年夏季,B&W推出的Nautilus(鹦鹉螺),俗称大蜗牛,四路电子分音、四功放独立驱动的高、中、中低、低音四只驱动单元后面各自连接一条吸音管道,低音的三米长吸音管道螺旋式向内卷,卷成耳蜗型,整个外壳没有任何平面方角的Nautilus便是Laurence Dickie呕心沥血的伟大杰作。
Laurence Dickie在1998年离开了B&W公司,放弃设计家用扬声器,改以自由身替不同的客户设计不同类型的扬声器,包括一些输出音压极高、体形巨大的户外演唱会用扬声器系统。在2002年创办的威美公司,据讲前身是在南非经营Marantz,Nakamichi,Monster Cable等音响产品的零售业务。虽然老板Philip Guttentag原先计划Vivid Audio在创业初期是向著名的驱动单元厂家购买适合使用的单元,由Laurence Dickie利用这些单元去研制出Vivid Audio扬声器,Laurence极力主张一切均为原创设计,由驱动单元开始必须自己设计及制造,不用别人的东西。也许是B&W Nautilus的延续,Laurence Dickie继续放弃使用平面方角的传统式长方形声箱,设计宗旨是Vivid Audio扬声器的声箱没有一个平角,没有一只方角,而且前障板的面积越小越好,目的是要尽最大的可能消除声箱共振及把驱动单元与扬声器前障板构成的绕射抑制至最少。经三年多的努力,第一款榄核形的Vivid Audio B1终于在2004年面世。
威美最闻名的技术便是那个专门引出单元背波的导气管,管身的一头先加上O型圈在套进单元磁铁内圈位置,末端则以螺丝紧锁于音箱的尾巴位置,为单元加装管道目的就是要导出背波气流,从而令单元的活动能力更加顺畅。如果你认为Laurence的这个设计已经够特别的话,那么当你对Vivid独有的高音单元了解之后,就更会为Laurence的精密心思感到赞叹。若你看到普通的单元结构,大概也会知道单元的磁铁通常就是一整块圆形物体,而Laurence设计的单元是非常不同,它是由8个小块钕磁铁以环状分布于钢圈之内,把凸起的半球体振膜团团围住,使用这种做法目的是令磁通量能够表现得更均等,单元振膜的外围还额外加上一个采用碳纤维制成的套环,借此把音频的分裂频率提升至44kHz以上,足足超出了一倍人耳能听到的范围,因此Giya的高频音色特备开扬通透。
第一款Giya G1自2008年面世之后,Laurence Dickie就不停地挑战自己,在2010年Laurence增添G2,许多不了解Giya音箱结构的发烧友会认为改细体积比起重新创造一款喇叭更是轻松,实情当然没那么简单,其中涉及到箱体容积、气压及单元的改动,几乎和设计新产品是没有分别,结果G2获得空前的成功,为应付全球的订单,Laurence和Vivid Audio整个团队都忙个不停赶交货,真不知道Laurence是如何分配时间,他在2011年期间又开始创造体积比G2更细的G3,终于在2012年尾G3先后登陆日本极台湾的音响展,数月后在2013年CES展中G3成为了传媒的焦点。G2的内部容积是G1的一半,G3的内部容积是G2的一半。高度方面,G1高170cm,G2高140cm,G3高116cm。重量方面,G1每只净重70kg,G2每只净重52kg,G3每只净重41kg。低音单元金属盘直径方面,G1用两只直径225mm,G2用两只175mm,G3用两只135mm(全部均不计悬挂边)。效率灵敏度方面,G1有97dB,G2是89dB,G3是87dB。G3的高、中、中低音单元与G2、G1所用的D26、D50及C125S完全相同。外形方面,由于G3的高、中音单元消声管无法像G1、G2般隐藏在声箱内,设计师把G1、G2头顶的圆圈加大成蛋形,顺势把两截消声管外露,中低音单元的消声管由G1、G2的笔直变为G3的向上卷曲,管尾有几寸插入了弯曲的低音消声管末端,令G3的外形看起来更有趣。
把优雅的GIYA G3摆放在家里,仿佛添了一件漂亮的家具,Laurence Dickie可真是懂得聆听音乐的需求,把音箱做得如此雅致,即使还没开始聆听,光是欣赏就觉得够美了。让G3初试啼音,没想到让我大吃一惊,这对音箱怎么能发出如此庞大的音乐其实?G3发出庞大的音乐其实,让人有百万级音箱正在发声的错觉,要不是百万级音箱虚有其表,就是这对音箱表错价格了。答案都不是,G3虽然拥有宽阔的音场表现,但如果与百万级音箱同时进行AB比对,任何人都可以马上判断两者声音的差别,无论是音质、音色、音场,但G3却以十多万元的价格,撑开轻松宽阔的音场规模,不仅物有所值,而是真正到达“物超所值”的境界。坦白说,这年头要能称为“物超所值”的产品,是在不多了。聆听G3兴奋的程度,竟然比起先前试听同厂旗舰G1更为兴奋,因为G1价位太高了,但G3却以是在的价格,加上落地式音箱的优势,欺负众多同一价位的音箱。怎么说欺负?G3低频延伸标示到36Hz,一般室内乐表现轻松自在,协奏曲也沉稳铺陈,连遇上像《皇家芭蕾》之类的大曲目,都不会让低频延伸不过瘾,解析力不必真正的大型音箱略逊一筹。聆听摇滚乐G3能把Michael Jackson唱得动感十足,Eagles也不遑多让,以绝对值而言,G3还有可议之处,但以“轻松享受音乐”作为标准,G3肯定是次价带首选。以这样的箱体拥有再生庞大音乐形体的能力,G3靠的是Laurence Dickie设计的优质喇叭单元,但引发的后遗症是对功率的要求较高,如果功率不足,容易听起来声音较虚。你希望听到小提琴向上翻扬的泛音尾韵吗?G3肯定不缺,还带点撒娇的味道。喜欢听人声吗?G3拥有圆润饱足的中频,能让歌手的唱腔婉转,又唱得中气十足。即使是协奏曲、交响乐,即使没有超低音衬底,G3一样能再生适当的音乐规模。我不否认加上超低音会更好,但如果以绝大部分想要轻松听音乐的需求,G3已经是近年来少见的超值之作。
小结
光从外表来说,威美GIYA G3音箱不仅是线条漂亮、占空间不多,更重要的是,它的价格与我们熟知的Hi End音响有很大的落差。我想象着家中买一部大尺寸的超薄电视,腾出来的空间如果搭配传统落地式音箱,肯定美感大失,如果换上 G3 音箱,味道就对了!置于声音表现呢?威美 G3音箱是少数拥有漂亮外观,同时具备优秀音响性能的当代产品。要挑进口品牌、造型好看,还不能太贵,我想答案已经找到了,就是威美G3音箱!
威美 Vivid Audio中港澳总代理:乐燊贸易公司
乐燊贸易:http://www.roksantrading.com.hk/
乐燊贸易俱乐部:http://www.hd199.com/forum-1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