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马客栈之心路历程,组建属于我的IMAX家庭影院(上)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用户如何构建自己的家庭影院,选购、搭配和调试整套系统,并将这些心得体会与影音爱好者一起分享,Sound United联合行业大咖,针对购买并支持IMAX Enhanced产品的用户,举办家中访谈“龙马客栈”,面对面聆听用户的心声。本期,Sound United与在座的粉丝朋友们分享3位发烧玩家的家庭影院故事。


一、16平米小空间IMAX影院

“国米”先生 - 坐标重庆


大家都知道,4K的蓝光资源在2018年就基本普及了,现在发行的所有的新片、大片都有4K版本,画面效果远超以前的1080P全高清,另外,音轨也由原来的5.1、7.1的平面声音升级成三维沉浸式声音,升级为Dolby Atmos杜比全景声、DTS:X声音,包括最近比较热门的IMAX Enhanced。如果是第一次组建家庭影院的朋友,且预算充足,建议直接上4K和IMAX Enhanced或Dolby Atmos系统,因为这是主流,一步到位少走弯路。


4K的画面和1080P比,像素提高了四倍,当然细节更多,更适合大屏幕。而新格式的音轨带来的变化是环绕包围感更好、电影中的声音细节更多、声音定位也更准确。我自己家在用的是一套1080P的影院系统,这套老系统也快跟不上形势了,大部分设备也该寿终正寝了。除了音箱前段时间换过一次,这次就不打算换了。


于是下定决心开始折腾,在我的价值观里,如果喜欢一样东西不去折腾,那人生是不完美滴,我平时也没有其他的爱好,就爱看个电影,折腾一下家庭影院,这算是非常健康的男人的爱好了。  


说起音箱,我最早玩家庭影院的时候,是从M&K S150入门的,当年对影院要求的潮流是,要求速度要快、声音的密度要够。后来我玩了几年以后,慢慢的变得喜欢宽松的声音,人声有厚度,高频顺滑,中低频有弹性,就将最早的M&K音箱换了现在仍然在用的JBL SYNTHESIS S3音箱。


1.jpg


说起音箱部分的调整,这次的IMAX Enhanced升级就没有考虑更换地面音箱,只是在已有的7.1的系统上,额外增加了4只ADS 210做天空声道。其他的老设备陆续在闲鱼、论坛里出掉了,包括蓝光机、功放、低音炮和投影机,这些都是这次要升级的对象,为筹划自己的4K影院做第一步准备。

马上动手准备升级系统,网上查各种资料,不知疲倦的到处试听朋友的新系统、新玩具。想从朋友们的系统里面找到效果和性价比都适合自己的器材。


这里先说一下,本次升级前的老的1080P全高清时代的系统清单:


• 蓝光机:OPPO BDP-103    

• 低音炮:Starke Sound SUB36  

• 功放:哈曼卡顿 AVR354

• 后级:B&K 7270     

• 投影机:夏普 XV Z400A

• 主箱:JBL SYNTHESIS S3 前三     

• 侧环:M&K 国旗版SS150 一对

• 后环、天空声道:ads 210 铸铝 一对


后来试听了安桥TX-RZ830、雅马哈5100、INTEGRA、ROTEL RSP-1576……一直没选到合适的功放当前级,大部分原因还是预算不够。有烧友到手了Denon天龙AVC-X8500H,我蹭吃蹭喝的跟着调试玩了两天。真的很震撼、画面和声音都很完美,但是对于我来说,超预算太多,专家朋友给我推荐了马兰士SR7013,后来我考虑到自己已经有一台B&K 7270后级7X200w不需要功放自带大功率,所以选择了SR6013 。


2.jpg


说一说,升级完器材的一些实际感受:


首先说一说功放,我曾经用过的前级也不少了,上一套系统中,当年选择哈曼卡顿是因为优点明显:声底厚实、声场宽大,但也有明显缺点,细节缺失、包围感不够,很多小毛病。这次更换成马兰士SR6013,新技术下的产品,多了许多老系统没有的功能,整体明显提升。


蓝牙和Wi-Fi实在是太方便。手机放歌、NAS播放都很方便。功放出来的效果,声音纹理清晰,人声和背景音乐的分离度和距离感,明显要强过我的上一套系统,这点比较满意。


蓝光机的选择现在不多了,也就OPPO UHD203和先锋LX500,最后经过对比,选了操控方便、菜单更人性化的UHD203。  


明基4K 8917属于4K HDR的入门机型,光输出达2400 ANSI流明,对比度80000:1。用蜘蛛校色调节后,实测亮度有23.5ftl,画面的细腻度、材质的实体感、HDR的明暗对比,对于一台入门机来说我觉得很超值了。不输给市面上2万多的其他产品,个人觉得性价比很高。


低音炮从Starke SUB36一只,换成新款的SUB35两只,感觉SUB36是质感炮,低频弹性好。新的SUB35(RMS1000W)增加了DSP控制前级、EQ调节,体积更小巧、摆位更灵活,而且原设计就支持叠放,非常适合我这样的小空间。这算不算近期不少人在聊的“线阵”低音炮呢?


卖卖卖和买买买后,最终的设备清单如下 :


• 主箱:JBL SYNTHESIS S3 前三

• 侧环:M&K 国旗版SS150 一对

• 后环、天空声道:ads 210 铸铝 三对

• 蓝光机:OPPO UHD203

• 功放:马兰士 SR6013

• 后级:B&K 7270

• 投影机:明基 4K 8917  

• 低音炮:Starke Sound SUB35 两只  

• HDMI线:FIBBR 10M2.0光纤版本 支持4k 60hz  


按全景声要求布置好音箱,叠放了低音炮(房间小这是最省事最不占地方的方式),用SR6013 的自带的自动调校系统调试,Audyssey简单方便,准确度很高,不需要我再用传统的声压计、激光测距仪,就全部搞定了测距、声压的设定,准确度完胜以前手动。两个低音炮的低频驻波也消除得比较干净,而且动态保留得很完整。


省下了以前手动必须要用的低频管理器(DSP 8033II消除了驻波,但是同时也压缩了一部分动态,因此可以挂闲鱼出掉了)。手动设置一下交叉的频率,基本上系统就不用大的调整了。


先用杜比全景声测试碟试一下效果:


3.jpg


叶子旋转的声音,定位准确、轨迹清晰,好评。


4.jpg


车轮高速碾过的时候,沙发的体感明显。功放对低音炮的EQ管理强过以前用的低频。


5.jpg


管理器,驻波控制得很好,飞船画面中极低频的包围感从头到脚。


6.jpg


《疾速追杀2》的片段,夜场的音乐节奏氛围,枪声的力度、速度都表现的不错,声音密度大,临场感强。


7.jpg


《塔利亚演唱会》人声顺滑、高频清晰、乐感好。对于演唱会,马兰士的确要强过很多同价位的功放。这是这次系统升级的一大惊喜。


胡乱的又听了很多经常听的测试片段:《舞娘俱乐部》、《汉斯季默布拉格音乐会》……整体对这次升级比较满意的地方,总结分享一下:


马兰士SR6013对整套系统的EQ控制是完全超越1080P时代的型号,主箱和低音炮的融合,高密度高量感的低频、人声的厚度、乐感的顺滑,杜比全景声的环绕体验、定位准确、细节丰富,让整套系统完美超越以前。日系机在这一代,已经改掉以前声底薄、乐感不足的毛病,加上本身菜单简单大方、操作方便,系统BUG少,已经全面超越中低端欧美机。


两只SUB35低频解析力和细节非常出色,极低频包围感强大,双炮的低频密度和量感弥散更让人激动,这是以前单炮没法体验的。


OPPO 203比前几代产品速度明显快了很多,菜单也改的更人性化。相比上一代产品OPPO还是很良心的,画面色彩、亮度、声音的密度比前代产品都有提升。


整套系统兼容IMAX和杜比全景声的布局,等IMAX资源丰富起来后,势必会有不一样的全新体验,拭目以待。


二、我的IMAX影院的由来

“火浩”先生 - 坐标上海


写在前面 


我目前的系统:5.1.4 IMAX/全景声 & 120寸透声幕 & 1080P投影。客厅党、5万级入门。

当我搭建完我的影院后, 一直有写这么一篇文章的想法,希望能于其他人一起分享搭建的过程和经验,然而一直拖到现在才开始。希望这篇文章正好凑巧能帮到那些想搭建家庭影院,却无从下手的有缘人们。全文主要都是我的经历、感悟与感受,若有表述不到位的地方还请各位看官海涵,同时也能给予纠正。好了,废话结束,开始正文。


PART 1# 萌生 


几年前,《中国好声音》第一季上线,节目中经常出现评委被唱哭的场景,可是坐在电视前的我,并没有这类体会。就这样,一个想让电视机里播放的歌曲听起来更好听的想法,逐渐的开始在脑中生长。后来,随着这类歌唱类节目的壮大发展,这个想法愈发的强烈。终于有一天,在我使用爱奇艺App通过电视盒子观看电影的时候,被劣质的声音表现击垮了(对白音量极低,很难听清楚,然后爆炸场景刺耳),这棵小草终于变成了一棵大树,让我有了装一套属于自己的影院的决心。

 

PART 2# 构思 


一年前,正好轮到房子装修,我心中的那颗大树就这么的被提上了装修计划之中。对于小白来说BOSE这个品牌肯定是家庭音箱的第一个考虑到的,于是我就跑到了BOSE的展厅去试听他们的影院系统,试听结束后,总是觉得有一点差强人意,震撼程度差了口气。就这样,自己搭建一套影院系统的想法呈现在了我的面前。


于是,通过知乎、微信群、贴吧等渠道,学习影院的基础,确定好自己的系统、如何布线、需要哪些器材、什么是功放。就这样,结合自己家里的实际情况,我给自己的初步方案就是5.1.4 IMAX、全景声系统 & 电视机的方案。这里可以和一些准备入门或者小白同学们解释一下5.1.4的含义(老烧可以跳过这里),这里的5代表着地面声道的数量,1则是低音炮的数量,最后的4表示的是天空声道的数量。由于我是客厅党,沙发靠墙,没有后环绕的摆放空间了,故地面只有5个声道,3个在前面、2个在侧面当环绕。(如下图所示)


8.jpg


PART 3# 器材选择 


我把这一部分分成以下五个大类:

1、功放的选择;

2、音箱的选择;

3、线材的选择;

4、幕布的选择;

5、投影的选择。


当然也会有童鞋问我,为什么不去选择京东或者天猫选择套装,比如:


9.jpg


因为有了之前BOSE体验店的经历,我觉得这样的套装很难满足我的需求。所以就直接跳过了这类产品。


1、功放的选择


对于功放,由于我之前已经定下了我的系统方案5.1.4 IMAX/全景声,所以我需要一台9声道或者以上的产品。通过电商平台的搜索,马兰士SR6013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我的选择。选择日系功放对于新手来说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使用自带的Audyssey就能轻松的设置好各个喇叭,上手非常容易。同时这台功放支持8个HDMI的输入,这样对于客厅代替电视机方案的我来说,无疑是个重大的好消息,因为这样一台功放,基本满足了我所有的影音需求(IPTV、电视盒子、PS3、蓝光机等)。


10.jpg


2、音箱的选择


对于音箱的选择,对于新手来说也是一个很难上手的事情,市面上的音响种类繁多、聆郎满目,几乎无从下手,这里我可以分享点我个人的经验,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预算,有了预算就有了一个大致的选择范围。


其次就是音箱的种类,因为我家里的应用场景是客厅,颜值肯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其次考虑到家里有熊孩子,所以入墙音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我的唯一选择。参考了某位大佬提供的方案,最终我选择了Q acoustics的入墙音箱作为我的地面音箱。对于天空音箱的选择,受限于预算,只能选择最初级的吸顶音箱。


11.jpg


3、线材的选择


因为我是新装修,所以可以预埋HDMI线及音响线,当然最主要还是处于美观考虑,预埋了就显得比较整洁,HDMI线我选择了菲伯尔的光纤线,主要原因是因为长距离传输,光纤线比铜线更有优势,同时菲伯尔的这款线价格也比较适中,性能表现之前摩大大也有过评测,属于比较适合我的需求。音箱线入门级铜彩布鲁日。


12.jpg


13.jpg


4、幕布的选择


由于方案是入墙,幕布也只有选择透声幕了,所以我选择了焦点的1.4增益微孔透声幕。


14.jpg


5、投影的选择


投影我最后选择了优派的1080p,原因有以下2点,第一,投距合适,第二看摩大大的评测,优派这款投影的默认颜色很标准,几乎不需要调试,对于新手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福音。


15.jpg


PART 4# 实施 


方案确定下来后,接下来就是漫长的装修过程,这里主要提几个重点节点。


1、由于采用入墙音箱,要和水电工沟通好音箱的位置。

2、水电工可能不是专业做影院系统的,所以喇叭线预留的长度一定要和他们交代好,以免到时候出现长度不够的情况。

3、HDMI线预埋好以后,线头一定注意要保护好,这个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