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受邀参加6月9日的达尼中国十周年纪念活动,顺带参观了达尼的工厂,和HD199网友分享一下见闻以及感受。
达尼中国坐落于浙东港口城市宁波,厂区不算很大,位于一个工业园区的一栋三层小楼上。人数算上工厂生产线和管理人员大约100人的样子。然而一天下来,丹麦公司的氛围还是很吸引人!和过往去过的一些日本公司略刻板的印象比起来,达尼的感觉更活泼一些。布置不算华丽,确也有着文化气息。
会议室的布置
这是试音室的布置。
这个是实验室,大门紧锁。
简单的寒暄和休息过后,参观了厂区的生产线。遗憾的是,由于一些商业因素,并不允许拍照。生产负责人告诉我们,自己也曾通过youtube视频学习过国外厂家的一些生产经验。看来这是个非常敬业的朋友!
生产负责人主要跟我们传递的信息就是,达尼宁波工厂非常注重质量,当时也正是出于质量和成本考虑,在国内开设了工厂。他还告诉我们,国内已经能生产不少型号的产品了,并告诉我们,将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相信将有更多型号在中国生产。
最后,我们了解到一个细节,生产线的通风达到国内的大学化学实验室标准:4立方米/秒,说明达尼是个颇为人性化,关爱员工的企业。我们问道:一个熟练的流水线操作员需要多久的培养,答曰至少半年!
随后,我们对达尼CEO ,Lars Worre先生和达尼创始人Peter Lyngdorf先生进行了专访。
Lars先生向我们表示,达尼在今年5月1日收购了一家位于Benelux的公司,和Bluesound、NAD整合,在荷兰、卢森堡、比利时三国自己负责包括DALI在内的这三个品牌的营销。
谈及对无线音响的态度,Lars先生表示,达尼会坚持传统的无源扬声器,并跟进新型无线型产品的开发,并且在关注新技术的同时,思考如何把这些技术运用于音箱上面。
谈及无线音响,不得不提到去年达尼发布的一款颜值音质兼备的蓝牙音响—Katch。说到Katch,
Lars先生表示,在0.5升的体积里,Katch是我们能做到的声音表现的极致。而Katch是要卖给真正懂Katch的人,能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而中国就是这样一个能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它的价格不便宜,但当你摸到它的做工,听到它的声音,你就会肯定它的价值。而且他认为,音响和红酒一样,你不能靠网络去分享。然而,Lars也表示,Katch商业上很成功,但它并不会取代HIFI产品在达尼发展方向上的比重。
Peter先生则和我们分享了他和达尼的成长经历。这位堪称音响界传奇人物的Peter先生是因为披头士而爱上音乐的。10岁时候他自己卖报挣钱买了一台卡带机,但卡带机自带的喇叭不太好,于是他自己做了一对。学生时期他还做过三分频的音箱和功放,搭建了自己的听音系统。1974年,他开始从英国进口一些唱盘机去销售。1975年,他加入NAD,作为其在丹麦地区的分销商。1983年,达尼成立。1989年收购了NAD。新世纪之初的几年,分别在美国德国等地设立销售处。到2008年,达尼在中国建立了子公司。
透过Peter的诉说,听他分享创办企业一路走来的心得,感受了达尼的文化。
两天的感受下来,达尼是一家非常传统、甚至稍带保守的欧洲公司,它的每一步进展非常的扎实,做事的态度非常的到位,对员工,对它的品牌用户都非常的负责,我觉得这也许就是达尼一路缓慢而坚定的走来,并一直保持着良性的发展的原因所在。
我也衷心希望贵为欧洲四大音响品牌之一的达尼,能够在中国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