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CAL EVO X N°2进韵2号:依然是单元材质运用的高手


时间过得真快,为了评测这次的Focal Evo X N°2进韵2号落地式喇叭,我翻阅公司社内的资料,发现距离上次个人评测首次采用亚麻锥形振膜的Focal喇叭Aria 948,也已经是十年前的事情了。这意味着Focal的亚麻振膜技术正式迈入十周年,是相当难得的成就。


20.jpg


要知道,一般音响厂商是没有能力自行研发并制造单元的。许多Hi End设备大厂的公司规模并不大,有些甚至是家庭式经营,成员就几个人而已。如果全球的喇叭销量不到一定营业额,开发自家单元绝对不划算,等于为了喝牛奶养一头牛。而来自法国的FOCAL为何有能力研发这么多自制单元?因为他们家喇叭的产品线非常丰富,在全球的喇叭销量够大,投资在单体研发的预算自然不手软。


综观目前FOCAL现役的自制单元就达数款,包括铍高音、铝镁合金高音、W Cone、Flax Cone,以及Slatefiber Cone 。而原厂的研发策略也很精准,就是什么等级的喇叭就搭配什么等级的单元,让产品的等级区分更加明确,对单元设计的材质运用,Focal绝对是圈内的高手。


21.jpg


本次试听的Evo X N°2进韵2号是Aria系列的新改款,也是系列中体型相对小的落地式喇叭。等级再往上,还有配置三只低音单元的N3进韵3号,以及体型比N2进韵2号更大的N°4进韵4号。作为Focal产品线的中坚系列,Aria从发表之初就备受注目。原因是当初Aria系列在发布时,它不仅是Focal旗下首款采用Flax Cone振膜技术的系列喇叭,过去原厂也曾为它推出过以经典黄色K2振膜做为组合的特别版Aria K2 926,这在过去Focal的悠久喇叭历史中,都鲜少出现过。


这次的新Evo X 进韵系列,原厂同样将焦点放在Flax Cone上。只不过,这次原厂善用了过去几年在研发高阶喇叭身上习得的技术经验,将它们适度下放到更入门的价位带,而这更加凸显了Flax Cone的声音魅力。


22.jpg


采用全新TAM铝镁高音


这次原厂更新了哪些地方呢?以这次的N°2进韵2号为例,它的高音单元与过去相同,使用铝镁合金高音,但结构却进化了。不同于FOCLA过去惯用的TNF凹盆振膜,这次N°2进韵2号用上最新的M形结构。振膜本体同样为凹盆设计,尺寸为25 mm,但造型是「先凸后凹」。原厂略微缩小了振膜内凹的面积,并以突出造型为振膜后方争取更多空间,有利配合未端腔室去消散背波,取得更纯净的音质表现,原厂将这款新制单元名为TAM铝镁高音。


再来,这项TAM铝镁高音的M Shaped是由无限元素软体分析出,具备更理想的物理特性。例如这种特殊的M Shpaed结构的刚性就比前一代好,能和缓22kHz处的失真,取得细腻自然的泛音再生。TAM铝镁高音的声波扩散性也提升了,让好声不再限定于皇帝位,这点套用在居家市场上尤其受用,这让喇叭摆位的弹性增加了。


23.jpg


成熟的亚麻振膜技术


N°2进韵2号的中音与两只低音单元均采用Flax Cone,也就是亚麻振膜。从评鉴单元性能的三大指标来看,Flax Cone无疑是非常出色的单元。就拿硬度来说,由Focal设计的Flax Cone并非单一材料,而是标准的三明治结构,与自家过去的W Cone相同。


原厂先是在振膜中央以一层亚麻纤维作为核心,随后于振膜前后,另外配置一层玻璃纤维,这能确保单元在大音压驱动下的低失真表现,也是当年Focal W Cone振膜最受人知晓的声音特性。


这次原厂为N°2进韵2号标示的扩大机建议功率为40-250瓦,显然有取得Focal在三明治振膜上的技术精髓。再来亚麻本身也具备良好的阻尼特性。这种天然纤维不如金属振膜容易引起共振,残余能量低。这次原厂以三明治结构与玻璃纤维做结合,更进一步改变了单元的内阻特性。


至于亚麻振膜的轻质量也是优势。从结构上来看,亚麻纤维的质地分布着许多中空特性,这能在同面积中维持较低的质量,重量仅有同面积的玻璃纤维一半不到,意味着扩大机很轻松就能驱动单元,保持振膜的轻盈特性。而亚麻振膜同时也备有很低的伸缩性。这种材质拿来作为三明治振膜的核心层,可以取得更好的抗变形能力。


24.jpg


25.jpg


事实上,我一直以来最欣赏Focal的地方,在于他们并没有因为喇叭等级定位入门,在单元设计上就便于行事。相反的,我发现随着Focal正式以Utopia旗舰系列奠定了顶尖喇叭的市场定位后他们更积极的在寻找市场上制作成本更低,但效果同样出色的单元替代方案。


这次的Flax Cone虽然是入门喇叭的单元技术,但单元从研发到制造,都依然维持在Focal法国研发中心内部进行。由于法国是世界外销亚麻最多的国家,这让Focal可以占尽地理优势,取得上等的亚麻材料进行加工。对比于需要以人工方式缓慢制作的W Cone,Focal甚至为Flax Cone打造了专属的全自动生产线,提升生产效率。


最后,N°2进韵2号的中音单元也加入了TMD技术,也就是针对振摆幅进行结构分析,预先在悬边最脆弱的两个点,进行厚度补强。这能加速振膜启动后的回稳动作,提升单元控制力,能有效抑制1kHz-2kHz的失真率。


另外就是从外型来看,N°2进韵2号同样具备现代简洁的身型线条。箱体采用标准的MDF打造,配合内部出色的结构补强,一来可以化解振动干扰,二来也能透过MDF不错的阻尼特性,降低振动产生。


26.jpg


这对喇叭的两侧备有特殊配色作为钢琴烤漆,特别的是喇叭前面板采用皮革面加以装饰,可用来降低谐振干扰。最值得一提的还有这对喇叭的底座是整块厚实的铝材打造,除了金属作工精良,在与喇叭箱体结合后,还可呈现略微后仰的投射角度,可用以补偿声音的时间相位,展现出色的声音层次与音场定位。


27.jpg


喇叭摆位是好声第一步


这次试听N°2进韵2号位于二号试听间,这对喇叭的平均阻抗8欧姆,灵敏度高达91.5dB,只要末端扩大机的输出能力给足,要妥妥享受畅快的音乐动态以及低频能量不是问题。


这次评测Focal这对喇叭,我特地了两部在输出瓦数上有明显区别的扩大机。第一部是Hegel H400串流综扩,它的每声道具备250瓦(8欧姆)输出,此时使用机身内部的数模转换器(DAC)做解码。


第二部是SPECRSA-BW7EX综扩,每声道输出为50瓦(8欧姆),采用D类放大。由于这是一部纯类比综扩,因此这套组合我另外选了社内的长期参考数位讯源为COS D10 V2。


从这两套搭配,我发现Focal喇叭真的相当灵敏,不仅完整反映出这两套搭配的声音特质。当我略微调整喇叭摆位以及改变Toe in角度,音场宽深以及定位层次感的变化,也比一般喇叭更为灵敏。


这次搭配Hegel,听见的是厚实饱满的声音线条,音乐动态很轻松就能推出来,而且能量感强,中频的肉感弹性佳。我喜欢这套系统大笔挥酒出的弦乐厚度,听起来很有规模感但要是没有特别调整喇叭摆位,声音的层次容易拉不开,随著我减少Toe in角度,并适度拉开两支喇叭之间的距离,音场瞬间明朗起来,音场的宽深获得释放,分离度更佳。


28.jpg


当我换上SPEC与COS的组合,那是与Hegel截然不同的声音特性。听见的音场规模感没那么大,声音线条更为精巧,反映出两套扩大机在瓦数输出上的差异。但音色的呈现是两套最不同的地方。Hegel温厚饱满,SPEC则甜美精致;应对大场面,我喜欢Hegel的来去自如,没有虚招,但揣摩室内乐,我更爱SPEC出自日本调音美学细致打磨出的每一次声响变化,足已听出耳油。但SPEC的输出瓦数相对受限,在聆听动态延伸较广的钢琴独奏容易略显吃力。


总得来说,Focal是一对非常耐玩的喇叭,除了本体素质极佳,音质潜力大,不同搭配以及摆位也能玩出多样化,听出组合之间的趣味。


29.jpg


古典音乐好听


回到N°2进韵2号本身,我认为它还是维持着Focal一贯鲜明的声音特质。采用新款高音单元让它的高频延伸精致透明,颗粒感丝毫不粗犷,每一处都打磨细致,仿佛品尝一口法式甜白酒,口感清爽,质地干净,让人更能感受到酒香在口腔内的层次变化,甜感表现极佳。这点在重播钢琴演奏最能让人体会采用新款TAM铝镁合金高音的优势。


例如在听法国钢琴家David Fray的"莫札特;22号、25号钢琴协奏曲”,听见的钢琴泛音硬是比同价位带喇叭多了一层更精致甜美的轻盈特质,以悠扬弦乐温柔包覆著钢琴颗粒,让每一次的琴音耀动都富有鲜明的光影变化,就视觉上形成一幅精美的音乐画面,真是漂亮!这对喇叭的中频表现也优异,虽然是亚麻振膜,但听起来没有太多音染,声音在中性为底的基础上,呈现一种带点温暖的调性,相当讨喜。


换上莫扎特:「双、三钢琴协奏曲」,我现由亚麻振膜推出的弦乐群有着不错的形体厚度,音色听起来温暖厚实,但当弦乐快速拉奏时,又能呈现出Focal的具味道的鲜明活生感,这一直都是他们家的特色。随着双琴演奏带入,这对喇叭展现出的音场不会过份拘谨,而是清楚的交代出钢琴与背后弦乐之间的互动关系,听着两者在快慢与和声之间各自交融,描绘出的音乐景色相当漂亮。


30.jpg


在听"巴哈:无伴奏小提琴全集"时也是如此。在TAM铝镁合金高音加持下,小提琴的形体浮凸凝聚,带著足量的甜味与光泽。音像自然的离开喇叭箱体于空间中清晰结像。再细听,我发现小提琴细微的擦弦声特别清晰,油水光滑的水嫩感也显示这对喇叭除了拥有不错的高频解析,但在处理声音相对细腻的一面,也不会让声音显得硬朗。这点在听Paganini的吉他、弦乐四重奏专辑,也能获得相同的感想,古典音乐的细腻质感依然俯首皆是,无论是弦乐弓弦触动的弹性音质,还是与古典吉他组合出的音色变化,就「质感」上的雕琢,这对喇叭的表现可圈可点。而中性低音染的鉴别能力,也让这对Focal喇叭能清晰的描绘出乐曲中的旋律线,从大编制听到室内乐,音场所能带入的空间感皆能随之变化。


31.jpg


最后,这对喇叭的低频表现相对有特色,速度与量感都不错,但不同于Focal更高阶喇叭有着更为精准的低频控制力以及声音密度。我发现Focal入门喇叭的低频效果相对「随性」一些,诠释风格不是要让人清晰看见每一次的贝斯技巧变化,更像是要人放松心情,好好享受爵士音乐的即兴摇摆魅力。


包括在播放流行音乐时,这这对喇叭低频依旧维持以往不过份强调量感的表现,取而代之的是更紧实的低频线条与弹性,犀利的收束力与电子低频那仿佛气球表面般的光滑质感,也再次证明Focal喇叭反应飞快、很年轻的声音特性。若要提升低频解析力与音质密度,从器材与线材上调整仍有空间,但直上焦点更高阶的喇叭,相信是最没有悬念的升级方案。


单元材质运用的高手


我从来不掩饰对于Focal喇叭的偏爱,因为我自己就是长期用家。他们家喇叭的技术含金量与丰富品牌历史,在有限篇幅中是说不完的。更建议您直接去感受焦点喇叭的声音魅力。他们是极少数可以在入门价位带提供100%单元自制率的厂商,对于单元材质的技术运用堪称出神入化想要在入门价位带享受一流的稳定音质,Focal就是首选之一。